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产业发展 > 正文内容

从“零”到“领”,由“点”到“链”——在转型中引领LED产业崛起

2022-01-09 14:45 来源: 长治日报

101生产的热度比这个寒冷的冬季更胜一筹。1月5日,长治经开区高科华烨集团自动化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一排排机械设备高速运转,每一间车间都已成为应对新一年订单不断的“赶工”一线。

新数据比旧成绩更令人振奋。2021年,在持续技改扩产后,高科华烨全年生产总值达到50.33亿元,远远超过了上年全年35亿元的成绩。50.33亿,这对于2016年的高科华烨来说,就像一个梦。

时间回到五年前,彼时的高科华烨从一家煤炭企业突围,顶着经济下行的压力,瞄准LED产业艰难转型。在经历了转型初期技术引进项目的失败,以及经营重心转移后的销量低靡等一系列挫折后,2016年年底,高科华烨传来好消息,当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实现了连续三年销量翻番。那年总结大会上高科华烨副总经理崔程远用“未来可期”四个字传递出更强劲的发展信心。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那一次销售收入10亿元大关的突破实属不易,更令人振奋,此后,这只生长于经济寒冬的鹏鸟振翅高飞。

“忙起来”的车间,是企业“裂变式”扩张的缩影。2016年到2021年,高科华烨LED封装生产线总数从550条到如今的3000条;LED灯珠年产量从312亿颗到2100亿颗;LED显示屏核心高速贴片机台数从79台到550台,LED显示屏模组年产量从450万张到1800万张。五年间,小间距灯珠、高清显示屏等更是从无到有,成为企业目前的主销产品。

2015年,广铺渠道,成立23家省级分公司,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16年,断臂求生,重磅整顿质量,CNAS国家实验室获认定,重塑市场信心;2018年,品牌崛起,连续三年“行业十佳”,连续五年销量翻番;2020年,疫情影响下,企业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产品供不应求,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

纵观企业发展态势,经过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已经成功跻身中国LED企业第一阵营的高科华烨正奋力跃升为中国RGB全彩发光二极管的龙头企业。

“链”起来的产业,是企业集群式发展的见证。一直以来,“链”式发展是高科华烨实现崛起的优势。从单一的常规产品到如今高端节能、超小间距等全门类的产品链开发,企业迅速占据市场,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入股上游原材料企业,建立起从上游的芯片、灯珠,到下游的配套、显示屏等各种规格产品的良性生态供应链,夯实了企业从快速扩张到行稳致远的根基。

近年来,高科华烨坚持“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理念,先后引进东莞恩瑞、青岛勤固、深圳新创源、深圳领端等多家生产企业落户长治,实现了载带、支架等LED封装原材料就地配套,建立起一条强大的产业供应链,公司一举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具备完整LED全产业链的企业之一,产业集群特征初步呈现。

“谋定打造百亿规模光电产业集群的目标,一方面,我们加快推进产业链条的延伸,探索集成电路、线路板等新方向;另一方面,我们持续推进企业上市,实现更大突破。”崔程远说。

强起来的企业,是LED产业突破式飞跃的根基。从10亿元的惊喜,到50亿元的笃定。这背后,是一家企业披荆斩棘的成长,更是我市奋力实现经济转型、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在崔程远眼中,高科华烨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长治LED产业从高速到高质发展的五年。

“这些年,企业所在地从过去的城南工业园区,统一规划成为了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崔程远说,“项目建设之所以快,得益于营商环境的优化,项目审批办理周期大幅压缩,入企服务为项目建设协调、解决了大量土地、水电等问题,各类推动民营经济、新兴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落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如果说,五年前,高科华烨在长治还只是“新兵”,那么今天的高科华烨已有了更多竞争对手和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经过多年布局,我市LED产业发展迅猛,如今,产值已经占到全省的95%,这其中,高科华烨贡献突出。与此同时,20余家LED企业正成长壮大。崔程远说:“产业集群式发展一方面对我们来说竞争力更强,让我们在竞争中不断超越自我;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式发展让长治在区域竞争中有更大的优势,在人才、技术、配套企业的引进中更具吸引力。当所有企业在良性竞争中竞相角逐,长治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将更加优越、转型之势将更加强劲。”

“零”到“领”,高科华烨在不断突破中赋能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之力竞相迸发;由“点”到“链”,我市新兴产业集群竞相崛起,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领航飞翔。


长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联系电话:0355-3036211
晋ICP备05005523号 网站标识码:1404000053 晋公网安备 14040202000077号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