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在新冠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我市严格落实《山西省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行动方案》,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多措并举推进市场主体倍增,抓住煤炭工业目前市场优势,挖掘我市煤炭潜力,工业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
工业生产现状及特点
(一)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省排名居首位。4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较上月回升4.8个百分点。1-4月份同比增长15.6%,高于全国(4%)11.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0.9%)4.7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一,增速较一季度回升0.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二)五大行业全部实现正增长。1-4月份,能源工业同比增长6.36%,较一季度回升2.42个百分点,占比为76.4%,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32.17%,上拉工业增速5.0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工业同比增长7.51%,较一季度回升2.89个百分点,占比为67.88%,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32.5%,上拉工业增速5.07个百分点,作为我市主导产业,得益于市场煤价持续升温的形势,对我市工业稳定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
材料与化学工业同比增长10.18%,较一季度回落1.58个百分点,占比为10.29%,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9.46%,上拉工业增速1.48个百分点。
消费品工业同比增长6.92%,较一季度回升1.46个百分点,占比为0.82%,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0.59%,上拉工业增速0.09个百分点。
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4.3%,较一季度回升1.53个百分点,占比为1.84%,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0.81%,上拉工业增速0.13个百分点。
其他工业同比增长373.46%,较一季度回落140.86个百分点,占比为10.64%,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56.97%,上拉工业增速8.89个百分点。
(三)制造业为第一拉动主力。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同比增长7.7%,较一季度回升3.03个百分点,占比为68.5%,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33.73%,上拉工业增速5.26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增长33.43%,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7.83个百分点,占比为28.64%,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59.96%,上拉工业增速9.35个百分点,高于采矿业4.09个拉动点,成为第一拉动主力。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6.61%,占比为2.86%,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6.31%,上拉工业增速0.98个百分点。
(四)县区发展势头强劲。1-4月份,四个县区增速快于全市,分别是:屯留区同比增长31.02%,平顺县同比增长20.3%,襄垣县同比增长18.95%,沁源县同比增长18.35%。屯留区主要由于废钢产业发展较快,拉动全县增长较快。平顺县由于体量小,新入库1家企业同期数较小,增速较高,因此全县增速较快。襄垣县、沁源县以煤炭产业为主,良好的煤炭市场带动县区增速上升。从主要产业看,以煤炭产业为主的县区增速均在10%-20%区间,增势良好。从增加值体量看,屯留区、襄垣县、沁源县体量较大、增速高于全市,有效拉动全市工业增长。
(五)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1-4月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95.41%,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2.64个百分点,占比为13.58%,贡献率为50.21%,上拉工业增速7.83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是主体产业,1-4月份同比增长259.78%,增加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6.42%,主要由于同期我市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少,基数小,导致增长较快。
(六)新入库企业高速增长。1-4月份我市新增入库企业(2021年不在库2022年在库企业)143户,占规上企业户数比重为22.7%,增加值同比增长203.5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16%,上拉工业增速4.1个百分点。我市新入库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增加值占比较低,由于同期生产不稳定等原因,同期数较小,因此增速较高。
(七)民营工业增长较快。1-4月份我市共有民营企业468户,占规上企业户数比重为74.17%,增加值同比增长25.5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2.1%,民营工业实现稳定增长。
(八)小微企业快速增长。从企业规模看,1-4月份,我市有大型企业41户,占规上企业户数比重为6.5%,增加值同比增长4.4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6.72%。中型企业120户,占规上企业户数比重为19.0%,增加值同比增长4.8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1.75%。小微企业470户,占规上企业户数比重为74.5%,增加值同比增长51.05%,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1.53%。目前小微企业是稳就业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市贯彻落实山西省关于《加大纾困帮扶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有利于实现小微企业快速增长。
(九)工业类开发区形势好转。我市8个工业类开发区共189户企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30%。1-4月份,工业类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高于全市速度0.4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速度3.3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比重为24.1%,贡献率为21.6%,上拉全市工业增速3.4个百分点。其中:4个开发区增速高于全市水平:上党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比增长387.5%,襄垣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比增长98.9%,沁源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比增长37.4%,壶关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比增长18.5%;4个开发区增速低于全市水平:长治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同比增长14.7%,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比增长11.4%,屯留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比下降5.8%,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比下降13.9%。
(十)工业产品产量有力支撑。1-4月份,我市重点监测的15种工业产品产量8种实现正增长,增长面53.33%,有力的支撑了全市工业增加值的平稳增长。具体增长情况如下:
二、目前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炼焦工业持续在负区间运行。从2021年7月份开始,我市炼焦工业累计增速持续在负区间运行。一是目前我市20户炼焦企业中,实际生产企业15户,其中10户1-4月份增加值同比下降,负增长面较大。同时1户企业为停产代报企业,今年一直保留同期数,基数较大。二是炼焦行业价格指数持续上升,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加值增速为负,下拉行业增速。三是焦炭产量下降。1-4月份我市完成焦炭产量520.03万吨,同比下降6.28%。以上因素导致我市炼焦工业持续在负区间运行。
(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拉动减弱。1-4月份,我市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同比增长431.4%,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为9.45%,累计贡献率为50.03%,上拉工业增速7.8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0.82个百分点。目前我市共有废钢企业12户,其中4户新入库企业无同期数,1户重点企业产值占据半壁江山,主要由于去年5月份开始与欧冶炼金开始合作,产值大幅提高,但今年5月份开始,基数将逐步增大,存在产值增速无法持续高增长状态。
三、对当前工业运行的建议
(一)推动传统能源向“新”而动。在做好传统化石能源供应基础上,立足自身优势不断加强新能源产业建设,逐渐向以风电、光伏、储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转变,实现能源产业和供应体系向“新”而动。
(二)推动新兴产业向“高”而动。目前我市高技术和战略性兴新兴产业以煤炭相关产业和废钢行业拉动为主,科技含量水平低。要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科技创新制度的建设,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以提高技术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