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治市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转型调整,低碳绿色转型有序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全市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规上工业能耗微幅下降
(一)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3.2%
1.从全市分析,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953.1万吨标准煤(当量值,下同),同比下降3.2%。全年来看,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同比增幅呈现持续缩小态势,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分别下降4.5%、8.2%和8%,全年下降3.2%(比前三季度缩小4.8个百分点)。
2.从县区分析,分县区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速度“四升八降”。从同比速度看,上党区、武乡县、沁县、潞州区、屯留区、潞城区、长子县和壶关县八个县区同比负增长,其中上党区、武乡县、沁县、潞州区、屯留区和潞城区同比速度低于全市水平,分别为-12.7%、-12.5%、-9.9%、-8.5%、-4.5%和-4.5%;沁源县、黎城县、平顺县和襄垣县四个县区同比正增长,分别为17.9%、14.9%、13.4%和5.4%。
从拉动点数看,襄垣县、沁源县和黎城县上拉作用突出,潞州区和潞城区下拉作用明显。2024年襄垣县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59.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能耗同比增速扩大0.9个百分点。沁源县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0.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7.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能耗同比增速扩大0.6个百分点。黎城县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0.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4.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能耗同比增速扩大0.4个百分点。潞州区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80.4 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8.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能耗同比增速缩小2.7个百分点,潞城区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18.8 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能耗同比增速缩小1个百分点。
(二)前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同比“三升三降”
2024年全市前六大高耗能行业累计综合能源消费量1919.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1%。
分行业分析,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3.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1.5%;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9.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3.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2.7%。
(三)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速度呈波动式缩小态势
1.从全市分析,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5%。如下图所示,今年以来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速度整体呈现波动式收窄态势。
2.从县区分析,2024年分县区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五升七降”,且同比速度呈现两极分化。受产业结构和重点耗能企业影响,县区间同比增减幅度呈现极不均衡状态,上党区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最多,下降12.8%。沁源县节能形势最为严峻,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速度远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同比上升13.4%。
(四)主要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同比“五升五降”
2024年全市重点监测59户规上工业企业填报32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指标值同比上升的18个,同比下降的14个。其中,主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同比“五升五降”。
(五)工业生产电力消费量同比正增长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电力消费2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全市前六大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费188.7亿千瓦时,占规模以上工业电力消费的92.1%,同比增长1.5%。
分行业来看,前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生产电力消费量同比速度“三升三降”,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生产电力消费同比正增长,分别为20.3%、10.3%和0.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消费同比负增长,分别为-6.7%、2.2%和-0.5%。
二、全市节能形势新变化和特点
(一)全市绿色低碳转型乘势而上,“绿”能驱动
1.消费结构低碳化趋势明显。长期以来,长治能源消费主要是以煤为主、多能互补为辅。随着随着绿色低碳工作的不断推进,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积极引导各领域优先使用天然气等绿色能源,低碳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提高。分品种看,2024年,长治全市规上工业天然气消费量10.5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消费量1.6万吨,氢气消费2.2亿立方米,三项清洁能源消费量已达138万吨标准煤,占规上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已达7.1%,高于上年同期2.8个百分点。长治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方向转型趋势明显。
2.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重点耗能产品单耗工序指标耗能持续下降。全市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强化技术创新驱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能源规模化发展,重点行业单耗指标显著下降,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2024年,重点耗能工序指标中,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289.9克标准煤/千瓦时,同比下降0.6%;炼焦工序单位能耗113.2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0.3%;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4.6千瓦时/吨,同比下降4.5%;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91.6千克标准煤/吨,同比下降,2.2%。
3.循环经济发展步伐不断提速。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加强构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耦合的消费结构,加快消费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改变过多依赖煤炭、火电等传统能源的发展模式,聚焦能源综合利用,深挖节能潜力,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气体回收、余热余压综合利用等方式在钢铁、焦化等高耗能行业开展循环利用。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回收利用焦炉煤气、转炉煤气、余热余压等资源共165.2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17.4%。
(二)规上工业的消费结构依然偏重
1.高耗能的行业消费占比仍然较高。按照综合能源消费量排序,全市前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业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2024年这六大高耗能行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98.2%,与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同期为98%),全市规上工业仍为高耗能行业为主的消费结构。
2.受经济结构影响,煤炭消费量居高不下。受我市工业经济中焦、电、铁和化工这四大重点用煤行业占比较大的影响,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煤炭消费量5132.9 万吨(实物量)。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用煤占比49.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用煤占比40.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煤占比3.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用煤占比5%。
三、相关建议
(一)加快低碳节能改造
聚焦煤电、钢铁、焦化等高耗能行业,全面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节能降耗、灵活性、供热改造)和余热回收等低碳技术,以高耗能行业为突破口,分行业分领域因地制宜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绿色装备,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和多元化利用。逐步探索碳排放指标市场化交易机制,逐步实施能耗总量与强度“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稳步过渡。
(二)绿色转型提质增效
一方面加速新能源体系建设,扩大风电、光伏装机规模,优先利用采煤沉陷区、荒山荒坡布局集中式光伏;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发展,依托焦炉煤气制氢优势建设加氢示范站;加快飞轮储能、独立储能项目建设,构建“风光火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另一方面强化企业绿色创新技术应用,在重点工业园区推广碳捕集封存技术;建设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实现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流程监测与优化;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低碳技术成果转化。
(三)紧抓机遇,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紧抓全市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奋力拓展转型发展的机遇,全力推进能源供给革命和能源消费革命,推动全行业按先进能效标准进行自我约束,把节能压力转化为节能动力。二要继续加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新能源材料等高附加值低能耗行业在规上工业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推动我市工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